奥运开幕|盘点20座经典主场馆和它们的明星建筑师
奥林匹克体育场、公园和纪念碑,不仅是运动员竞技的舞台。透过精彩纷呈的设计,由世界级建筑师主持建造的奥运场馆是主办国身份的象征,也是其全球地位的体现。
鉴于奥运会往往关乎国家自豪感,不少世界上最好的建筑作品应运而生,专为奥运会建造。借此机会,我们回顾了过去百年间的20届奥运会,从1932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到今夏巴黎奥运会,探索奥林匹克建筑的魅力与意义。
添加屋顶后,有顶篷的座位从35%提升至95%,抵挡盛夏酷热。图源:Bloomberg/Getty Images
自1896年主办首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作为奥运诞生地的雅典终于在2004年再度迎来奥运盛会。尽管开幕前关于场馆无法按时交付的传言不断,但最终赛事顺利举行。受希腊文化部委任,西班牙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将一座有7.5万个座位的露天体育场改造为主场馆,用于开幕式和闭幕式。旧体育场建于1982年,这位前卫的建筑师在其上留下独特印记,新添加的屋顶由两道钢制拱架构成,跨度约300米。
图源:Frank Bienewald/Getty Images
没有哪座城市像1992年的巴塞罗那,完美把握了奥运会带来的荣耀时刻。巴塞罗那在全城进行重大改造,全面升级基础设施。海滨区和俯瞰港口的蒙锥克山上,矗立起一系列酷炫的新建筑物,包括奥运会主场馆。Frank Gehry、Norman Foster和矶崎新等明星建筑师受邀参与设计;同时,Enric Miralles等本土新秀建筑师的作品也登上世界舞台。西班牙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他也改造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设计了136米高的钢制通讯塔,其造型酷似一位手持奥运火炬的运动员。
卡尔加里奥林匹克公园的跳雪台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 以其高耸、闪闪发光的白色建筑而闻名世界。此外,他还是结构工程师、雕塑家和画家,其多领域的背景赋予了他的建筑设计以独特的美学和功能性结合。图源:Getty Images/Marvin Samuel Tolentino Pineda
在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跳台滑雪项目引人瞩目:极具魅力的Alberto Tomba领衔滑雪项目;有“飞翔的芬兰人”美称的马Matti Nykänen则在跳台滑雪比赛中勇夺三枚金牌。奥林匹克公园内共有七个跳台,其中的90米跳台滑雪塔已成为所在地区天际线的焦点,由西班牙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所设计。
图源:Getty Images/Okku Kemppainen
尽管芬兰通常在冬季运动项目上表现强势,但这座北欧城市却在1952年举办了夏季奥运会。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及其中72米高的瞭望塔是在1938年建成的,由建筑师Yrjö Lindegren和Toivo Jäntti设计。在开幕式上,七万名观众汇聚于这座壮观的建筑。
图源:View Pictures/Getty Images
Zaha Hadid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设计的水上运动中心,灵感源于动态水体的流动几何形状,波浪形屋顶的跨度达160米。蜿蜒的建筑结构两侧的临时看台现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贯穿整座建筑长度的落地玻璃窗。Zaha Hadid也曾受邀设计一座更大的奥运场馆——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设计日本国立竞技场,但最终该项目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并建成,可容纳6.8万名观众。
图源:Getty Images
许多国家错过了见证俄罗斯首次举办奥运会的机会。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美国主导的抵制活动,导致参赛国家数量降至80个。尽管如此,仍有超过5000名运动员参赛,其中许多人都是在卢日尼基体育场内竞技,该体育馆由前苏联建筑师Alexander Vlasov设计并建造。这座建于1956年的场馆是俄罗斯境内最大的体育综合体,当时被称为中央列宁体育场,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它也是2018年国际足联世界杯的比赛场馆。
图源:Getty Images
伦敦是最早举办现代奥运会的城市之一,首次举办是在1908年。40年后,它再次成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赛事在温布利球场及其周边举行。温布利球场由英国著名建筑师Owen Willam设计。该球场最初是为1924年大英帝国博览会建造的,既是宏伟的历史地标,又是兼具功能性的竞技场,其标志是两座白色混凝土塔楼。这座球场后来被英格兰球迷称为“足球教堂”,但为了建造新场馆,原球场及其中著名的塔楼在2003年被拆除。
澳洲新西兰银行体育场(ANZ Stadium)是位于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多用途体育场。于1999年落成。奥运会结束后,在2003年完成改造。图源: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Getty Images
2000年悉尼奥运会经常被誉为现代奥运史上最好的奥运会,其主体育场也是有史以来容量最大的奥运场馆。澳洲新西兰银行体育场由Populous公司设计,这家建筑公司还设计了索契冬奥会的菲施特奥林匹克体育场,在当年奥运赛事期间可容纳11.8万名观众。现在,经过改造,它成为一个更具可持续性的场馆运营,座位数减少至8.5万个。
公园建于废弃机场场地,包含33座体育场馆。主体育场的帐篷屋顶面积达7.48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屋顶。图源:Getty Images
德国建筑师、工程师Frei Otto因创造临时帐篷式建筑结构而闻名,其中包括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西德展馆的结构。他与建筑师Günter Behnisch合作设计过的最宏伟、最持久的帐篷结构是为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而建的。气势磅礴的张拉膜结构覆盖了奥林匹克公园,使其成为一个景点。场馆除了继续举办体育赛事和音乐会,还为游客安排有导览的屋顶攀登活动。
图源:Getty Images/Andreas Bauer
这是美国非洲裔田径运动员和民权运动领袖杰Jesse Owens赢得四枚金牌的奥运会。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由建筑师Werner March设计,体现严肃和庄重。Leni Riefenstahl的纪录片《奥林匹亚》正是在这座场馆拍摄的。这座体育场是柏林仅有的几座在二战后幸存的大型建筑之一,仍然持续举办体育赛事,包括2006年国际足联世界杯的决赛。
图源:David McNew/Getty Images
在197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期间,洛杉矶凭借现有建筑赢得1984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洛杉矶纪念体育场。这座体育馆由父子建筑师团队John Parkinson和Donald Parkinson设计,建于1923年,是世界上唯一举办过两届奥运会、两届超级碗的场馆。
在这届墨西哥城奥运会上,20岁的田径运动员Enriqueta Basilio是奥运会史上第一个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女性。图源:Hector Vivas/Getty Images
由于墨西哥城海拔较高,被选中主办1968年奥运会时曾引起争议,但稀薄的空气在某些项目中却具有优势,例如短跑、跳跃和投掷,所有这些项目都是在墨西哥城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建筑师Augusto Pérez Palacios、Raúl Salinas和Jorge Bravo采用以阶梯式露台为基础的建筑系统,露台由当地火山石制成,这种石材也覆盖了1952年建成的体育场外墙。墨西哥著名画家Diego Rivera创作的壁画装饰着体育场的一侧。
原方案是通过斜塔将顶篷吊起,如同桅杆,但钢缆断裂,后来将顶篷焊接。斜塔在奥运会结束十多年后建成,在1987年才完工。图源:Getty Images
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由法国建筑师Roger Taillibert设计,在建造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难关,包括成本超支和结构问题。场馆一侧,一座约170米的倾斜高塔支撑着一个可伸缩的顶篷,这两项工程都未能在1976年奥运会开幕前实现。原方案是通过斜塔将顶篷吊起悬空,如同桅杆,但钢缆断裂,后来将顶篷焊接。斜塔在1987年才完工。在那届奥运会上,Nadia Comăneci 获得了女子体操项目历史上第一个满分10分,Caitlyn Jenner(彼时名为Bruce Jenner,是Kendal Jenner与Kylie Jenner的父亲)摘得十项全能金牌。
蚕室综合运动场位于韩国首尔松坡区,最多可容纳近10万名观众。图源:Thomas De Wever
1964年东京奥运会帮助日本开启了战后新纪元。同样,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刚刚实现工业化的韩国带来新气象。汉城奥运会见证了跳水运动员Greg Louganis和游泳运动员Janet Evans大放异彩。但也引发巨大的争议。加拿大短跑运动员Ben Johnson 成为首位因兴奋剂检测呈阳性而被取消成绩的世界著名运动员。首尔奥林匹克主竞技场位于蚕室综合运动场内,由曾在日本学习的韩国建筑师金寿根设计,充满动感的曲线造型犹如朝鲜王朝陶瓷花瓶的轮廓。
图源:MassimoBorchi/Atlantide Phototravel/Getty Images
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举办为这座有百万人口的意大利城市带来一个重新规划和振兴城区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最具持久视觉影响力的成果之一是由英国建筑师Hugh Dutton设计的红色拱门,这座拱门高达69米,横跨在连接奥林匹克村与相邻比赛区的天桥上。
Photo: Three Lions/Getty Images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丹下健三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亚洲举办的首届奥运会)设计了壮观的综合竞技场,包括主馆游泳馆和附馆篮球馆。两座场馆包含从混凝土环形梁延伸的悬索钢屋顶,这些环形梁还支撑着上层的观众席。在东京申办2020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时,这种高度灵活的设计再次被运用,作为羽毛球、手球和轮椅橄榄球的比赛场馆。
图源:Clive Rose/Getty Images
瑞士建筑师Jacques Herzog和Pierre de Meuron与中国建筑师李兴钢等共同设计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体育场。这座体育场由钢柱和桁架交错编织的结构所环绕,屋顶环绕在可容纳9.1万名观众的碗状看台区上方。场馆设计的技术含量很高,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美感。在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时,“鸟巢”体育场再次用于开、闭幕式。
飞扶壁是哥特式建筑中的一种代表性结构,用于支撑建筑物的墙体。图源:David Lees/Getty Images
意大利建筑师Annibale Vitellozzi为1960年罗马夏季奥运会设计了这座体育场。结合Pier Luigi Nervi带来的创新工程技术,采用薄壳钢筋混凝土打造。利用这种先进技术,建筑师设计了一个由“Y”形飞扶壁承托的圆顶,使其外观酷似水母。革命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技术,让这座体育馆仅用40天建成。与许多奥运会体育场馆相比,罗马小体育宫规模较小,最初是为篮球比赛而建,后来也用于排球比赛。
建筑主体采用了有助于遮阳的杉木和松木包层,钢制屋顶则由杉木和落叶松桁架支撑。外立面使用的木材均来自日本当地。图源:Getty Images
日本国立竞技场建于2019年,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大成建设及梓设计合作完成,其环保设计为未来奥运场馆建筑确立了新趋势。这座创新的椭圆形体育场,是为举办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田径比赛而建,设有6.8万个座位。尽管体育场的主体结构仍由传统的混凝土和钢材建造,但低碳的木材也作为体育场馆的结构元素,从而实现了更加环保的设计。
巴黎阿迪达斯体育馆是在巴黎市内唯一新建的体育馆,另外两处新建永久体育设施在小巴黎以外。场馆选址在环境较复杂、犯罪活动猖獗的巴黎18区,2024年2月11日落成,作为“让音乐、体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相遇的都市文化场所”。其中,Les Gyms是两个全年向学校和体育俱乐部开放的健身房。图源:Getty Images
阿迪达斯体育馆位于巴黎拉夏贝尔门区,这片城区多年来因毒品活动和难民营聚集而治安堪忧。为了建设这片落后城区,法国政府选择在此建造2024年巴黎奥运会仅有的几处新建场地之一。这座体育和娱乐综合体由荷兰建筑事务所VenhoevenCS和巴黎建筑事务所Ateliers 2/3/4携手设计,主要使用木材和低碳混凝土等生物材料建造,外立面则以环保的回收铝材打造。奥运会结束后,阿迪达斯体育馆将作为巴黎篮球俱乐部的主场,并用于举办现场表演和音乐会,同时还容纳两个健身房。
撰文 | Josephine Minutillo、
Elizabeth Fazzare
翻译 | Eva Peng
视觉设计 | 舒宁、齐梦
新媒体编辑助理 | Regina陈嵘琳
独家|巴黎古建变身最美奥运竞技场,2300位修复师献上“祖传绝活”
欧洲珠宝界眼中“可怕的中国人”,用大美作品诠释理想的存在状态
“徽漂”20年,70后设计师在崔岗村盖的新房
点击上图
直达订阅小程序